魯花11號
審定情況:1992年由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。屬連續開花亞種中間型。
獲獎情況:199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。
品種來源:以花28為母本,534-211為父本雜交育成。
特征特性:株型直立,疏枝。株高45cm,側枝長47cm,結果枝7~8條,總分枝7~9條。莢果大,普通形。子仁長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白色。單株結果數13個,單株生產力26g。百果重230.84g,百仁重92.58g。出仁率73.18%。
生育期較短,屬早熟種。在膠東地區5月上旬播種,9月上、中旬成熟,生育期135d左右。株型緊湊,抗旱性強,適應性較廣,抗倒伏。
在1989~1990年山東省春播中熟組花生新品種區試中,平均每hm2產莢果3994kg,子仁2864kg,分別比對照魯花10號增產16.81%、16.97%。在1991年山東省花生新品種生產試驗中平均每hm2產莢果5214.3kg,子仁3823.2kg,分別比海花1號增產5.48%、10.91%。已在整個北方花生產區推廣,年種植面積超過133khm2。
該品種對土壤要求不嚴格。在生育后期應注意防澇。種植密度以每hm215.0萬穴,每穴兩粒為宜。